唯有在一个城市中,以城市规划为落脚点,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双向思考,才能够得到你自己对这个城市的判断。
新建农贸市场选址,要分为地理位置与建筑条件,两大因素同时考虑。
商业辐射面积,也就是新建这个农贸市场,它能够吸引周边区域多远的人来这里消费,它填补的是多大的市场空白。
(上图为湖南某地一个典型的围绕住宅小区的农贸市场,周边800米辐射范围内有10余个住宅区,其中包含2个学区。定位为典型的社区配套型便民农贸市场。)
人口覆盖数量,是在这个市场空白下,会具体有多少人是这个新建农贸市场的潜在消费者。
(上图为广西某农贸市场项目的选址,与绣江西北方向众多农贸市场拉开2.4公里以上的距离,成为绣江东南岸唯一的农贸市场,直接服务4.5万人口,占据优势位置。)
人口的属性与消费习惯,这些人,他们的客户画像是什么样的。其中包括了,年龄?职业?收入?购买时间?食物的习惯程度?对农贸市场有什么特殊的要求?
(上图是杭州某农贸市场的选址调研分析报告,从周边区域性质、主要住宅小区与商圈、同类竞争市场的多角度做出分析,服务对象为高消费水平人群,故定位为现代化农超。)
附近竞品农贸市场的情况与优劣势,在我们新建的农贸市场选址中,周围还有什么农贸市场,去考察一番,它们有哪里没有做好,或者它们在哪个地方做得特别好。
(上图是上海某农贸市场的选址调研分析报告,从周边同类竞争市场的多角度进行选址。)
交通环境与农贸市场的相关配套设施,新建的农贸市场的选址,交通环境怎么样,方便不方便老人家走进来,方便不方便年轻人开车进来,以及周围有什么更多的业态分布,人家买了菜,还能够顺带买点什么。
新建农贸市场除了地理位置的考量外,还需要对建筑条件进行分析选择:第一、建筑内的市场经营位置;第二、建筑结构的繁简程度;第三、柱距;第四、进出口;第五、层高。
第一,结合自身建筑条件,农贸市场部分宜设置在建筑内的1-2层。因为农贸市场属于快速交易的场所,必须控制一次购物的最短时间,否则就失去了农贸市场自身最大的优势:高效、实惠。
第二,不宜设置在剪力墙、结构分布复杂的建筑体内,也就是说适合设置在规则宽敞的建筑内;
(上图为广西某市场的布局,所在建筑为6层住宅,农贸市场经营范围为1-2层的局部,经营范围内被楼梯间、剪力墙等分割为凌乱的多个部分,导致该市场经营效果不佳,死角极多,是一个反面案例。)
第三,因为受到摊位可使用的最小长度的限制,建筑主体柱子间距7.2米或8.4米为宜,如果柱距小于7米(例如:柱距6米)则不适合规划为农贸市场;
(如上图所示,以摊位最小操作距离1.2米逆向推算,两柱子的最小距离为7米)
第四,购物流线、货物进出流线,尽可能分流,即除购物主入口外,还需要在另一侧设置货物进出口。
第五,因农贸市场水电通风等配套设施要求,建筑单层层高应大于4.5米,比较有利于贴顶面设置水电桥架。
从商业角度来看,一二线城市的商业布局更加成熟,商业连贯性更强,适合将农贸市场设置在商业密集区;而三四线城市的商业连贯性一般较差,农贸市场的选址不能完全依仗周边商业。
城市中心人口密度大,人口分布较为平均,规划成熟,可变空间小,物业成本高;郊区人口平均密度小,分布呈分散式集中,规划尚不成熟,可规划的空间很大,物业成本不高,选择性很大。
从人口分布来看,城市中心人口分布平均,对选址没有什么特殊的影响;而郊区人口冷热不均,农贸市场选址应该在人口集中区,周边有工作场所、住宅配套等,肯定不能选址在荒郊野岭。
从规划条件来看,城市中心可选址的范围较小,很多区域规划成熟,已经很难再新建市场,或新增市场规划;而郊区则灵活度更高,可选范围更广,也更适合规划大型市场,比如农贸批发市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