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造一个现代化农贸市场,远不止是摊位的简单集合,它关乎体验、效率与安全,而平面布局、功能分区和动线规划正是构成这座“生活场”的三大支柱。

 


一、 平面布局——决定市场的整体形态
1、布局形式选择:
集中式布局:适用于大型独立建筑。将核心交易区(如蔬菜、肉类)置于中心,周边环绕配套商铺,形成聚集效应,管理高效。
街区式布局:通过内部街道串联各业态,营造悠闲的“逛街”体验,增强探索感,更适合与社区融合的项目。
混合式布局:结合二者优点,内部大厅式布局保证交易效率,外围街区式设置引入多元化商业,灵活性更高。
2、设计原则:
开放与通透:采用宽敞入口、玻璃幕墙和高侧窗甚至天窗(“偷光”设计)引入自然光,创造明亮开阔的环境,彻底打破传统市场的压抑感。
灵活与可持续:采用大跨度、少柱网设计,为未来业态调整和升级预留可能性。一个好的布局,应能适应未来五到十年的变化。
安全为先:必须严格符合消防规范,保障通道宽度、疏散距离和通风排烟需求,这是所有设计的底线。

 


二、功能分区——实现市场有序、整洁、安全
1、核心交易区:
干湿分区:这是设计的黄金法则。必须将蔬菜、干货等“干区”与水产、肉类等“湿区”严格分离。
生熟分区:直接入口的熟食、凉菜、豆制品必须设置在独立封闭区域。
气味分区:将活禽、水产等易产生气味的业态布置在下风向,并加设强排风和新风系统。
2、配套服务区:
检测与服务:设立独立的食品安全检测室和服务台。
垃圾处理:规划集中的、隐蔽的垃圾收集与冲洗点,推行干湿分类,并设计独立的清运通道。
公共配套:规划充足的卫生间、休息区、母婴室等。

 


三、动线规划——决定市场效率
1、顾客动线:
清晰无死角:主通道宽度建议保持在3米以上,形成循环回路,避免出现“断头路”。
吸引力导向:将高频或高人气业态(如熟食、精品果蔬)沿主动线或置于深处,提升摊位出租率。
张弛有度:在动线节点设置休息区或小型餐饮点,给人“喘息”和停留的机会,反而能延长停留时间,激发消费。
2、物流动线:
人货分流:必须设置完全独立的货物出入口和内部通道,使送货、补货、垃圾清运等作业与顾客动线完全分离,这是在设计初期就必须解决的硬核挑战,关乎安全与体验。

 


【总结而言】传统菜场的昏暗、潮湿和杂乱无章,正被明亮、整洁、体验丰富的现代农贸市场所取代。只有遵循科学的设计规范,坚持以人为本、运营为先的原则,才能打造出真正集功能性、体验性、安全性于一体的现代化农贸市场

现代化农贸市场建筑设计规范:平面布局/功能分区/动线规划

本文将深入探讨现代化农贸市场的建筑设计规范,重点解析其核心组成部分:平面布局、功能分区与动线规划,看它们如何共同作用,焕新城市的烟火气。
创建时间:2025-08-21
  • 回到顶部
  • 136-5681-7003
  • QQ客服
  • 微信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