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今当我们谈论菜篮子工程,不再仅仅关注物价与供应,更注重环境体验、功能复合与人文价值。那么,如何通过设计让菜市场真正成为连接人与人、人与社区的亲民空间?本文将系统阐述菜市场规划与设计的核心思路。

 


菜市场的规划,首先要扎根 “便民可达” 的核心,让居民不用为 “买菜跑远路” 犯愁。


选址环节不能单纯以地块成本为考量,而应紧密结合居民日常活动范围 —— 在人口密度较高的老城区,可优先利用闲置的公共空间资源,如老旧厂房、废弃的社区服务用房等,通过改造实现空间再利用,既降低规划成本,又能贴近居民生活圈;在新建居住区周边,需提前预留适宜的规划用地,确保居民从居住点出发,步行十分钟内即可抵达,避免因距离过远导致居民更倾向于选择线上采购或外卖,削弱菜市场的社区服务属性。


进入市场内部,空间设计要跳出 “摊贩卖货、居民买菜” 的单一逻辑,用 “分区合理+动线灵活” 让体验更舒服。


可依据居民日常采购习惯划分功能区域:将居民高频购买的蔬菜、水果类商品放置在入口附近的显眼位置,方便赶时间的居民快速挑选,减少无效动线;将肉类、水产等易产生异味的区域集中设置在市场内侧。侧通道可适当设置 “缓冲空间”,尤其是在区域拐角处,预留一定面积的空地,避免居民驻足挑选商品时造成拥堵,为行动不便的人群提供更宽松的通行环境。

 


功能复合则是提升菜市场 “亲民度” 的关键,需将菜市场从单纯的 “食材采购场所” 拓展为 “社区生活服务节点”。

 

基础服务不能少,公平秤要放在每个分区的显眼位置,比如蔬菜区的中间立柱上、肉类区的摊位旁,居民买完不用特意跑服务台,随手就能复秤;还可以增加 “轻服务” 模块,比如在市场角落设一个 “便民小站”,提供剪刀、胶带、临时存放行李的服务,提升一站式便利性。


人文温度的营造,还藏在规划设计的细节里。摊位设计要兼顾商户和居民,高度控制在 1.1 米到 1.2 米之间,居民不用踮脚就能挑菜,商户递菜也方便;标识系统要接地气,不用复杂的设计,可采用色彩鲜明的卡通图标区分不同区域,如用绿色胡萝卜图标代表蔬菜区,用蓝色鱼形图标代表水产区,方便老人与儿童快速识别。

 


【飞洋总结】菜市场作为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节点,其规划与设计远不止于建筑层面,更关乎民生品质与社会和谐。未来,期待更多菜市场以亲民、智慧、绿色的面貌,融入百姓日常生活,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美好存在。

菜市场规划与设计:打造亲民菜篮子工程设计

如今当我们谈论菜篮子工程,不再仅仅关注物价与供应,更注重环境体验、功能复合与人文价值。那么,如何通过设计让菜市场真正成为连接人与人、人与社区的亲民空间?本文将系统阐述菜市场规划与设计的核心思路。
创建时间:2025-08-25
  • 回到顶部
  • 136-5681-7003
  • QQ客服
  • 微信二维码